一個枕頭KO孕婦水腫 中醫教墊腳15分鐘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17/11/15 16:09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48

分享:

分享:

孕婦水腫,於懷孕28周後常出現於下肢,甚至頭面。孕婦如無其他不適,驗尿、血壓等屬無異常者,這孕婦水腫情況則為妊娠時期正常現象。

中醫經典《金匱要略》早已有「妊娠有水氣,身重屬小便不利」的記述;《諸病源候論》說:「胎間水氣,子滿體腫者,此由脾胃虛弱……」

中醫認識水的生理代謝要靠肺、脾胃、腎膀胱的多個臟腑協調完成,並認為妊娠水腫主要涉及脾肝腎三個臟腑,其病機可以為脾虛、氣滯及腎虛,水液代謝失常,泛溢肌膚而為腫。

症狀特徵為凹陷性水腫,若用指按壓紓緩,凹陷處不會立即回復。

早在晉朝的《千金要方》已記載孕婦水腫的食療方,方中記載材料有鯉魚、白朮、白芍、當歸、茯苓、生薑、橘紅。

【延伸閱讀】常飲凍飲體內易積濕 如何有效去水腫排濕?

中醫認為鯉魚性平,味甘,有下氣、通乳及利水消腫作用,配合白術、茯苓健脾利水,當歸、白芍養血安胎,使水行而不傷胎。有需要者可一周服用一至兩次,這湯水有一定的去水腫作用。

若想以按摩改善水腫,可按壓陰陵泉穴,其位置為膝關節內後方凹陷處,手法輕柔,每天按3至5分鍾。

現代醫學則認為妊娠水腫的主因為懷孕子宮增大時,壓迫下腔靜脈,影響下肢血液回流,產生水腫。

一般而言,這屬正常生理現象,但若孕婦同時出現高血壓及糖尿病,則屬性質嚴重的妊娠併發症,讀者不可不知。

孕婦亦應注意平常飲食習慣及作適當運動。例如低鹽份膳食;日常應多作步行運動;或每晚於睡前墊高下肢15分鐘,以改善血液或體液回流心臟的情況。

其實,家人或丈夫可藉湯水調理,或穴位按摩,以一份關心,顯示對妻子溫韾的支持。

【延伸閱讀】我的懷孕日記:後孕期3大敵人

欄名 : 理療感悟